Skip to main content

上圖:「The World is our oyster」研討會參與者雙手模仿牡蠣殼合影。 下圖:WOO-2023的參與者站在流浮山港大蠔筏上討論健康蠔養殖的議題。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華俊(Thiyagarajan VENGATESEN)博士在開幕環節向與會者介紹香港牡蠣孵化場及其研究的影響。
理學院院長周強教授強調全健康蠔養殖聯盟 (OAA) 的重要性。
WOO-2023研討會的參與者在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對全健康蠔養殖聯盟(OAA)的使命和願景作出總結。

由⾹港⼤學(港⼤)⽣物科學學院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海洋科學家聯同本地蠔業成⽴的⾹港蠔孵化場及創新科技研究所(HKO-HIRU),於10月27日至29日期間舉辦了「The World is My Oyster (WOO)研討會 2023 」,匯集了由50多名與蠔養殖相關的人士,當中包括科學家、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員、蠔養殖者、業界人士和研究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的工作進展。同時,亦宣佈全健康蠔養殖聯盟(Oyster Aquaculture Alliance for One Health, OAA)正式成立,並就香港全健康(ONE HEALTH) 蠔養殖的未來作出熱烈的討論。

蠔養殖現代化事在必行
在中國南方養殖的香港蠔養殖佔全球食用蠔產量的四分之一,其銷售市場龐大。香港蠔不僅是富含Omega−3的營養食品,更是消費力不斷提升的中產階級所鍾愛的消費品之一。因此,拓展蠔水產養殖市場對於維持穩定的海鮮供應至關重要。然而,由於河口棲息地的圍墾活動和氣候變化,使該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人類活動不僅對蠔食品安全造成破壞,而且嚴重影響野生苗種的生產。在冬季的收成期間採集到的野生種苗的存活率低,即使活下來的,其繁殖表現亦難以保證。因此,南方地區的可持續水產養殖嚴重依賴由孵化場生產的耐壓和抗病種群的種苗,尤其是「三倍體蠔種」的養殖;此外,如何儘快達成在水產養殖中採用全健康養殖方法亦有望改善蠔苗的品質。

有見及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SFDF)資助香港大學建立一個以研究為基礎的孵化場——香港蠔孵化場及創新科技研究所(HKO-HIRU)。這個項目的研究目標是協助業界開發新技術,同時促進知識的交流。

現代化養殖的成果
此計畫與華南蠔養殖者和李錦記有限公司合作,已開發了具有影響力的養殖技術。現時港大的孵化場已向流浮山蠔養殖者交付了超過5,000串蠔苗。孵化場還成功在本季生產了第一批三倍體蠔苗,目前正在接受監測中。一般蠔帶有兩組染色體,而三倍體蠔卻含有三組染色體,這使得它們能夠更好地抵禦氣候變遷、pH值的波動和鹽度等環境壓力;提升香港本地生產三倍體蠔苗的能力能有望推動本地蠔養殖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孵化場亦與港大建築系合作,運用港大研發的上升流和下降流養殖系統,成功完成了第一批單體蠔苗的試產。該孵化場亦與港大土木工程系合作,開發了一些改善蠔苗吸附能力的創新材料。目前,該研究單位正致力研發單核苷酸多態性晶片,主要用於監測成蠔的品質。

WOO研討會:以創新推動協作力量
研討會的活動為期三天,港大協理副校長(研究)黃思齊教授在開幕致辭中強調創新技術對推動蠔養殖現代化非常重要,以及建立一個全面的支援網絡,協助研究人員、政府、養殖者和產業進行知識交流,對促進蠔養殖業的發展有着關鍵性的影響;港大理學院院長周強教授在主持標誌揭幕儀式時亦對OAA的倡議和努力表示讚賞。此外,當日還有幸邀請到乳山市政府副市長李映華先生的蒞臨。

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漁業及海洋護理)黎存志先生對HKO-HIRU在港大設立孵化場以及按時向流浮山養殖戶運送蠔苗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賞。他表示未來幾年可繼續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提供更多支援。香港蠔養殖協會會長兼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先生表示有興趣向港大學習孵化技術,並將蠔養殖引入沙頭角區。中國牡蠣養殖協會會長李琪教授強調業界專家與港大建立聯盟對蠔養殖的重要性。開幕儀式以參觀港大校內蠔孵化場設施結束。

第二天,在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舉辦了一場全天的研討會,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共同討論了蠔養殖業的可持續性。與會者還探討了運用SNP晶片監測蠔種的可能性。港大研究團隊在會上報告了與香港蠔的冬季死亡率相關的研究結果,而乳山市副市長及其代表團就關於香港與內地蠔養殖業科學規劃的可能性作出分享,並提出寶貴的意見。與會者一致認同OAA的使命為「以健康的方式改善蠔養殖環境、物種和養殖方案,作為提高中國蠔產品商業價值的創新解決方案」。

在研討會的最後一天,參加者參觀了位於流浮山由港大和漁護署聯合管理(HKU-AFCD)的蠔筏,該處目前正在部署並監察由香港蠔孵化場及創新科技研究所(HKO-HIRU)生產的種苗。這次訪問為蠔養殖者提供了一個意見表達的平台,同時為來自後海灣蠔養殖協會的代表、漁護署代表和科學家促成一次提高香港蠔質量和市場價值的討論。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HKO-HIRU所長及是次研討會的發起人華俊(Thiyagarajan VENGATESEN)博士表示,對這次會議的成果感到滿意。華俊博士總結説:「這次會議向各方蠔業相關者展示了香港蠔孵化場及創新科技研究所開發的繁殖技術,並找出了將這些技術與國家努力整合,以發展具有全球視野的可持續的蠔水產養殖途徑;同時亦確定了剛剛成立的『全健康蠔水產養殖聯盟』的目標及可行性。」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瀏覽HKO-HIRU網站:https://www.hkuoyster.com

圖片下載及說明文字:https://www.scifac.hku.hk/press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理學院外務主任杜之樺女士(電話:3917 4948;電郵:caseyto@hku.hk / 傳訊助理總監陳詩廸女士(電話:3917 5286;電子郵件:cindycst@hku.hk)。

Trigger Embed Code